孔暉字伯潛,號玄菴,堂邑人,弘治乙丑進士,歷官太常卿。著有:
【讀易錄一卷】
《山東通志藝文》(經部易類):是書見《東昌府志》及《經義考》。
【尚書困學】
《山東通志藝文》(經部書類):是書見《經義考》,不著卷數。
【大學千慮一卷】
《山東通志藝文》(經部四書類):是書四庫存目。《經義考》載其《自跋》云:“孔暉自去年夏病甚不能言,默然坐臥靜中,不覺舊日所得義理發於思慮。蓋心無所用,不能動履,誠難遣也。每思《大學》腹稿成,輒起而筆之。然眼花不能自校,令男符書而考證焉。” 《四庫存目提要》云:“是書就《章句》、《或問》引伸其說。中引佛道教經以爲儒釋一本,可謂小言破道。其引隋智顗《法華經文句解》分別功德品及《大莊嚴經論》之說,以‘格量’訓“格物”之義,亦深爲王士禛《池北偶談》所譏。《明史·儒林傳》附孔暉於《鄒守益傳》中,稱孔暉端雅好學,初不肯宗王守仁說,久而篤信之,自名‘王氏學’,浸淫入於釋氏。觀是書良不誣云。”
是編現存:①明嘉靖刻本,北京大學圖書館藏;《四庫全書存目叢書》影印。②明朱延禧刻本(一冊),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藏。③清光緒十二年刻本,山東省博物館藏。
【前漢通紀十卷】
《山東通志藝文》(史部編年類):是書見《府志》。
【諸史通編十二卷】
《山東通志藝文》(史部雜史類):是書《縣志》無卷數,《府志》十二卷,“編”作“論”。茲依《府志》題卷,標目則從《縣志》。
【游藝集二卷】
《山東通志藝文》(子部雜家類):是書見《府志》。
【穆孔暉文集三卷】
《山東通志藝文》(集部別集類):集見《明志》。《縣志》有《玄菴晚稿》,未識即此集否。《池北偶談》云:“其古文精勁,自子書出,可匹崔文敏公後渠,如送沈朝綬、送王如行諸序可見。予又喜其與武城王文定公道論王介甫書。”
道光《長清縣志》卷三載其《俞侯去思碑記》。
【穆文簡公宦稿二卷】
現存:明萬曆四十年聊城朱延禧刻本,南京圖書館、臺灣“國家圖書館”藏。上卷凡文二十五篇,下卷各體詩共六十八首,其中有賦二首。
【玄庵晚稿二卷】
現存:清鈔本,中國國家圖書館藏。
评论